達州農商銀行:活水潤茶山 綠葉變“金芽”
2025-10-17 14:44:55 來源: 作者: 點擊數:
作為大竹縣“六張名片”之一,白茶產業是大竹縣委、縣政府重點培育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達州農商銀行大竹支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聚焦白茶產業鏈條延伸與產能優化,持續加大信貸資源傾斜力度,精準對接茶企、茶農融資需求,用好用活基本產品,助力縣域白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25年7月末,該支行累計向白茶產業發放貸款2832萬元,現有余額1267萬元,為白茶產業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力。
強供給,下好“點茶成金”關鍵棋
“我們茶園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農商銀行的支持。”在大竹縣四合鎮東風村的茶田里,大竹峰頂山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志軍望著綠意盎然的茶園感慨道。作為土生土長的大竹人,在白茶引進之初,他就萌生了種植白茶的想法,通過多方調研以及外出考察最終決定在四合鎮建設白茶基地。
白茶種植雖然利潤較高,但前期投入較大,且茶樹種植后第三年才會迎來產量提升。在茶廠建設過程中,大竹峰頂山茶葉專業合作社承包了2400畝土地,再加上從浙江引進茶樹,投入了大量資金。為確保茶樹產茶后能夠及時殺青炒制,修建廠房已是迫在眉睫,但資金短缺讓整個項目陷入停滯。
就在唐志軍一籌莫展之際,達州農商銀行大竹支行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對接,了解情況后,迅速啟動信貸審批綠色通道,為其提供了200萬元的貸款支持。這筆資金猶如一場“及時雨”,不僅幫助該合作社完成了廠房建設,還購置了制茶設備,確保了茶葉加工的質量與效率。如今,茶園白茶長勢喜人,茶廠也已正式投產,年產值預計可達500萬元,同時帶動周邊農戶就業近100人。
“目前,我們的白茶已在浙江安吉等地打開了市場銷路,深受消費者喜愛。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打造自主品牌,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到時候還需要農商銀行大力支持!”唐志軍表示。
大竹縣白茶為引進類產業,達州農商銀行大竹支行在支持白茶產業的過程中,以“摸清市場邊界、逼近市場邊界”專項活動為依托,將白茶產業的擴規增效放在首要位置,主動對接縣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職能部門,全面梳理白茶產業主體清單,組織客戶經理深入田間地頭,圍繞白茶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開展實地調研,動態掌握白茶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潛在風險點。
在摸清白茶產業的基礎上,達州農商銀行大竹支行積極探索“銀政企+農戶”多方聯動的合作機制,與縣域白茶主要產區的烏木鎮、團壩鎮、清水鎮、四合鎮等鄉鎮黨委建立良好溝通協調機制,搭建產業信息共享平臺,推動金融資源與產業資源精準匹配,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現對白茶產業發展的強大支撐。
延鏈條,打開“茶旅融合”新格局
“開茶啰!”隨著一聲吶喊在大竹縣團壩鎮深山中響起,一年一度的“大竹白茶”喊山開茶節正式拉開帷幕。團壩鎮白茶村的茶山上云霧繚繞,采茶人手指翻飛,一片片嫩芽落入竹簍,茶香四溢,游客們穿梭其間,體驗采茶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饋贈。看著這熱鬧的場景,大竹縣白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廖翔感慨萬千:“這一切都要感謝農商銀行的鼎力支持。”
10年前,作為大竹縣第一批種植白茶的開拓者之一,廖翔帶著幾百株茶苗從浙江安吉返鄉試種,一路走來見證了白茶產業如何由弱到強、由小到大,最終成為大竹縣六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如今,大竹縣白茶種植面積達8萬余畝,盛產面積達5萬畝。“白茶的種植面積上來了,但是如何讓白茶產業擺脫單一,實現多元化發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廖翔表示。
從2020年開始,廖翔就著手推動茶旅融合發展,依托白茶基地的生態優勢打造集茶園觀光、采茶體驗、制茶工坊、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示范園區。前期建設茶園茶廠投資過大,導致該合作社資金緊缺。達州農商銀行大竹支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與該合作社對接,通過細致的調查和測算為其提供了400萬元的貸款支持,幫助該合作社打造云峰茶谷AAA級景區及特色民宿,持續開發喊山開茶節、茶事體驗、茶宴品鑒等文化項目,如今“大竹白茶”喊山開茶節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累計實現旅游收入超過3000萬元。
“農商銀行不僅幫我們解決了資金問題,更為我們提供了貸款、賬戶、結算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為我們的發展解決了后顧之憂。”廖翔說。
近年來,達州農商銀行大竹支行緊扣地方產業特色,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精準發力,創新服務模式,通過“產業+金融”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支農新路。該支行將繼續深耕白茶產業鏈,從種植、加工到文旅延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助力大竹白茶實現從“一片葉子”到“一個產業”再到“一個鏈條”的跨越升級。
責任編輯:黃晨博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0105號